抗日战争研究

二一三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201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也是中共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的第一年。中国高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继续在世界舞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认识当今中国改革进程、策略选择、决策过程、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国外学者愈发重视联系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包括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研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虽然离今天越来越远,但其留给当代中国的革命遗产仍然呈现在国外学者的纵向考察中。英国军事史专家菲利浦·杰维特的《中国的战争:唤醒巨龙1894—1949》①Philip Jowett,China’s Wars:Rousing the Dragon 1894—1949,Osprey Publishing,2013.追踪了从中日甲午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的中国军事史,描述了战争的历史细节。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新闻学院前院长夏伟和历史学家鲁乐汉的《富强:中国通向21世纪的长征》②Orville Schell and John DeLury,Wealth and Power:China’s Long March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Random House,2013.一书从中国百余年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程中,选取分析了魏源、冯桂芬、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等11位中国风云人物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到最终走上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历史道路。德国学者文树德的《中国兴衰史:医治历史的创伤》③Paul U.Unschuld,The Fall and Rise of China:Healing the Trauma of History,Reaktion Books,2013.一书,从中国历史,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中解释今天中国的内政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和特性。

关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研究。这一时期专题研究的论著数量不多④ 有的属于专著中的章节性文章,如《红军:一支新的军事力量》收入《中国:革命与反革命》 (第二版)(Brian Becker and Gloria La Riva,China:Revolution and Counterrevolution,PSL Publications,2013)一书第四章“革命遗产”。因篇幅所限,这类文章本文不再介绍。,题目也不算新颖,但相关论著探求新的研究方法的努力值得肯定。美军上校威尔伯·许所著《适者生存:中国红军与围剿战1927—1936》⑤Wilbur W.Hsu,Survival Through Adaptation:The Chinese Red Army and The Extermination Campaigns,1927—1936(Art of War Papers),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2013.一书,是美军指挥和参谋学院推出的“战争艺术学术项目”重点教材。该书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等红军建立发展历史,回答了“1927—1936年中国红军如何在外部不断受到攻击和内部充满危机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作者从军事学角度,采用“战略、战术、组织、训练”四主题分析框架,重点分析红军在1927年至1930年、1930年至1931年、1932年至1934年三个时期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和外部环境,在战略、战术、组织发展和人员训练四个方面的变化及阶段性特征。作者认为,中共领导人根据现实状况确定寻求长期胜利和保存有生力量的战略,通过政策制定和调整赢得当地民众支持,不断改进征兵、练兵和指挥人员培养等加强战斗力的方法,从而使红军在严酷的内外危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作者强调,红军的上述特点并非来自其先天优势,而恰恰是中共领导人针对自身的弱势、局限乃至危机所作出的创新与突破、调整与适应。作者同时指出,对红军的这种创新与变革应给以客观分析,要看到这种创新与变革带来的优势具有相对性,因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及其后的长征说明,在国民党兵力占绝对优势并能改进自身战略时,留给红军的应变空间依然有限。该书的四主题分析框架是研究方法创新方面的有益尝试,丰富和细化了相关专题研究,值得注意。

关于抗日战争研究。本年度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研究方面的新成果,是近年来国外学者抗战史研究新动向的具体反映:一是突破西方学界长期以来对中国抗战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用研究的不足和局限,强调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二是对中共抗日根据地的研究更加细化;三是继续深化抗战时期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

在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研究方面,2013年最值得关注同时也引起较大反响的图书,当属英国牛津大学现代中国政治与历史学教授拉纳·米特所著的《中日战争,1937—1945:为生存而战》① 该书首先在英国出版,书名为《中日战争,1937—1945:为生存而战》(Rana Mitter,China’s War with Japan,1937—1945: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Allen Lane,2013)。后该书在美国出版时更名为《被遗忘的同盟: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Rana Mitter,Forgotten Ally:China’s World War II,1937—1945,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2013)。该书中译版《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2014年7月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作者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广阔视野俯瞰当时的中国战场,通过仔细考察中国与同盟国在战争中的角色、中国人民在抗日斗争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战争创伤对战后发展的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力图客观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作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始于欧洲平原,而是发生在1937年北京西南的卢沟桥。当时中国刚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起步,军事力量比日本弱很多,在面临亡国的危难之际,中国一直没有放弃抵抗。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战胜轴心国至关重要,他们钳制了日本军队,使其陷在所谓的“中国泥潭”中无法脱身,为盟国“先欧后亚”战略作出巨大贡献。该书突破了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忽视中国抗战作用并以西方视角看待中国抗战的局限,它的出版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政治和社会影响。

上一篇:辽宁老干部张一波亮相央视春晚零点节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