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研究

吉林省东北抗联遗迹保护的若干思考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6

魏拯民密营

头道溜河会议遗址

烟筒山迫击炮连起义纪念地

石岘中共汪清县第五区委旧址

渔浪村十三勇士纪念碑

老黑沟惨案发生地

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

老岭隧道战斗遗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东北抗联历史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4年的艰苦斗争中,英勇无畏的东北抗联部队牵制了数十万敌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关于东北抗联遗迹在新形势下开展保护工作的思考,尤其重要。

一、吉林省东北抗联遗迹保护的意义

(一)历史意义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吉林省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战场之一,留下了600余处遗址遗存。东北抗联遗迹属近现代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史诗,凝结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是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不朽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二)现实意义

国家对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历来高度重视。2018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做出了系统部署安排。无论是战迹地枪林弹雨留下的千疮百孔,还是烈士殉难地和纪念地耸立的丰碑,都是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生动反映。对吉林省东北抗联遗迹进行调查、保护,从而引导人们进行参观、学习,是促进公众重温党史、感怀党恩的重要场所。

(三)文物意义

东北抗联遗迹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散布于吉林省6个地区25个县(市)的抗联遗迹,是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与可移动文物一样,记录和见证了抗战岁月和英雄业绩。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遗迹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不断融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抗联文化景观,为研究抗联史、吉林党史、吉林地方史等提供必不可少的文物参考价值。

(四)学术意义

对吉林省东北抗联遗迹进行保护,是开展革命历史类遗址保护研究利用、承担宣传展示抗联精神历史重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吉林省革命遗迹研究与保护的模板和突破。同时,加大对吉林省东北抗联遗迹保护工作的研究,会不断丰富相关研究的学术内容和对红色精神文化传承研究的深入。

二、吉林省东北抗联遗迹基本情况

(一)分布情况

截至2018年6月底,已确认为吉林省东北抗联遗迹且遗迹地理位置定位准确的近600处,县(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超过300处。

遗迹分布地域较广,数量较多,且较为分散,涵盖了长春、吉林、通化、白山、延边、辽源6个地区,25个县(市)。

(二)基本类型

按照遗迹所反映的历史事实进行分类,吉林省东北抗联遗迹可分为6种类型:

1.中共党组织在各地建立的特委、县委、区委各级领导机关旧址、会议址、创建的抗日政权遗址等;

2.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

3.抗联密营遗址;

4.战迹地;

5.烈士殉难地和纪念地;

6.揭露日伪暴行的惨案发生地、日伪政治、军事设施等。

张家趟子密营遗址

(三)保护现状

1.取得的成果

由于东北抗联采取游击作战方式,多数抗联遗迹隐蔽于深山密林之中,鲜为人知。近年来,吉林省文物局以及各地市文化文物管理部门,对抗联遗迹加强了保护管理。

在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对抗联遗迹进行了复查,发现了一些新的遗址遗迹,认定了一批省、市(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蒿子湖抗联密营遗址”“魏拯民墓”“渔浪村十三勇士纪念地”等进行了修葺、保护和利用。

同时,针对许多遗迹没有保护性标识的情况,2016年,省文物局责成吉林省博物院承担“吉林省抗联遗迹保护项目”,为全省600处革命遗迹(含抗联遗迹)竖立了保护性标识。

2.存在的问题

虽然遗迹保护工作力度在持续加大,遗迹保护成果也较为明显,但由于抗联斗争的特殊性和艰苦性,遗迹保存状况及后续保护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上一篇:电视纪录片选题中的地利要素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