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研究

一起干国际友人与中国工合运动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编者按

工合运动是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外知名人士发起的支援战争的运动。1939年,为了推动国际进步力量支持工合运动,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简称工合国际)成立,工合国际是一个以促进和支持中国合作社发展为目的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推动中国境内符合国际合作社联盟标准的合作社建立与发展,为中国新时期的现代化服务,集结了一批热心于合作事业的国内外各界人士。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回信,希望发扬传承“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谱写国际友谊新篇章,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本栏目聚焦外国友人的工合情,呈现一段段难忘的国际文化交流故事。

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的简称,也意为“一起干”,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团结、合作、勇敢、开拓的象征。工合是时代的产物,它是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下,由中外进步人士共同发起的以生产自救进行抗战的工业合作化运动,得到了国共两党、中国民主进步势力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朝野人士的大力支持。工合运动不仅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经济和物资支援,而且增进了中国与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为中国抗战争取了积极的国际援助,也是当时国内外抗日统一战线的一条重要纽带,在抗战的危急关头为坚持抗战和促进中国民主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工合的成就与许多国际友人的参与、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活动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工合协会)和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工合国际)仍然吸引了许多在华工作的国际友人,他们为工合的发展献计献策,努力推动新时期中国合作社的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工合国际委员会回信,在肯定工合国际工作的同时,也希望工合国际能够在新的时期“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筹备:在华外国人倡议

1938年4月3日,中国第一个工业合作社促进委员会在上海锦江饭店成立,委员会共有11人,其中就包括提出建立工业合作社这一构想的小组成员,美国著名记者、《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及夫人海伦·斯诺(Helen Snow),时任上海租界工部局工厂督察的新西兰人路易·艾黎(Rewi Alley),以及为这一思想提供启示、热心合作社事业的英国驻华大使馆青年秘书约翰·亚历山大(John Alexander)。而在此之前的3月19日,他们四个人已经召开过一次秘密会议,对在中国发展工业合作运动的构想进行了讨论。虽然此前艾黎曾与在上海的爱国人士和外国人就如何在中国的大后方开展工业生产以支援抗战进行过讨论,但把工业生产和合作社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工业合作运动来在中国各地发展工业,通过发展经济来支持中国经济抗战的构想首先是海伦·斯诺提出的。艾黎在他已有的工业工作材料的基础上,把这一想法融入,起草了在未沦陷区建立一系列小型合作社的具体计划草案,提交给了工业合作社促进委员会讨论,得到了与会人员的支持。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新闻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兼任过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写了大量通讯报道,向世界介绍陕甘宁边区的情况。1937年10月在英国伦敦出版了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在中外读者中引起了极大轰动,让许多人特别是西方人士了解到了陕甘宁边区的情况以及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斯诺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在上海工作期间,与海伦·斯诺、艾黎等人一起发起了在中国开展工业合作运动的倡议,并为这一运动的开展竭尽全力。正是埃德加·斯诺带着他和艾黎起草的工业合作社发展计划书,去争取英国驻华大使阿奇博尔德·克拉克-克尔爵士(Sir Archibald Clark-Kerr)的支持。

海伦·福斯特·斯诺于1931年8月来到中国,1932年与在华工作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结婚。1937年,海伦·斯诺历尽千辛万苦,独自访问延安,并根据采访写出了《红色中国内幕》(即《续西行漫记》)一书,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1937年年底,海伦·斯诺到上海与丈夫埃德加·斯诺团聚,随艾黎了解了日本轰炸后的上海工厂的萧条状况,积极参与埃德加·斯诺与艾黎关于如何组织失业工人、难民开展生产自救发展工业的讨论,首先提出了工业合作运动的想法。

上一篇:浙人在闽抗战时期浙江人在崇安县垦荒运动述评
下一篇:没有了